131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初级) → 2023年02月14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年02月14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02/1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月14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接下来,我提议,为了保证我们每次小组活动都能顺利进行,请大家在自己手中的纸条上写下你希望所有组员在小组活动中都能遵守的规定,写好后贴在我们的黑板上。”社会工作者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小组工作()阶段。

  • A:准备
  • B:开始
  • C:中期转折
  • D:后期成熟

答 案:B

解 析:从第一次聚会起,小组工作就进入了开始的阶段。重点在于帮助小组组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重点做好下列几项工作:(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2)帮助小组组员理清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3)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本题内容是在制定小组规范,属于小组工作开始阶段。

2、个案工作建立关系技巧不包括()。

  • A: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 B:感同身受
  • C:制造气氛
  • D:自我披露

答 案:D

解 析:自我披露属于影响性技巧,即会谈的技巧。

3、社会工作的目标在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

  • A:总目标
  • B:影响性目标
  • C:服务性目标
  • D:后勤保障目标

答 案:B

解 析:影响性目标是社会工作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性目标的地位,了解影响性目标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的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  )的理论假设。

  •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B:危机介入模式
  • C:行为治疗模式
  • D:更改情绪治疗模式

答 案:A

解 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包括:(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其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理论假设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个案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理解其理论假设的核心内容。

5、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工作(  )的行动方针。    

  • A:准备阶段
  • B:评估阶段
  • C:巩固阶段
  • D:启动阶段

答 案:D

解 析:社区工作启动阶段的行动方针是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现社区居民中的带头人,并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参与社区事务意义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

多选题

1、个案研究的缺陷是(  )。

  • A:花费时间长
  • B:不容易补充数据
  • C:资料收集和分析困难
  • D: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
  • E:不容易从实务上推进

答 案:ABD

解 析: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缺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容易补充数据;由于样本很少和对象缺乏代表性,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个案研究的缺陷,根据个案研究的特点与内容来理解其缺陷。

2、在小组工作准备阶段,围绕总目标,建立的具体目标包括(  )。

  • A:预期目标
  • B:需求目标
  • C:沟通目标
  • D:实质目标
  • E:过程目标

答 案:BCDE

3、社会工作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  )。

  • A:论证报告
  • B:评估报告
  • C:普通报告
  • D:学术报告
  • E:学位论文

答 案:CDE

解 析:CDE

4、社区社会工作善于从(  )角度分析和处理社区居民问题。

  • A:社会政策
  • B:社会结构
  • C:社会问题
  • D:社会制度
  • E:资源分配

答 案:ABDE

解 析:ABDE

5、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的结案阶段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 A: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
  • B:与服务对象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 C: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关于结案的安排
  • D:服务目标未完成但服务期限已到,应当结案
  • E:可以酌情延长服务间隔时间

答 案:ABCE

解 析: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顺利面对服务工作的结束,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①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束做好准备;②巩固服务对象在已经开展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③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④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结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不同形式①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即在最后一次服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根据双方商讨的结果直接告诉服务对象要结束服务;②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服务间隔时间,让服务对象逐渐适应个案工作的结束;③变化联系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个案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把面对面的直接服务转变成非面对面的一般帮助。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