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3年10月06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3年10月06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3/10/0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10月6日专为备考2023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但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己用顾料和柔软性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2、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的文字
  •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末阐明
  •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宇,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答 案:B

解 析:文中对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都没有阐明。A项从文中最后一段说“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可以得出;C项从第四段可以得出;D项从“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男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可以得出。

3、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 A:登高临远
  • B:睹物思人
  • C:雨洒江天
  • D:佳人颙望

答 案:A

解 析: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登高临远,在全词的结构上起的作用承上启下,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

主观题

1、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是指什么?

答 案:文艺具有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2、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3、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略

简答题

1、文中括号中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案:(1)比喻(2)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忧惧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