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8月22日专为备考2023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答 案:D
解 析:“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成固执或蛮横,此句应为“不可理解”。
2、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但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己用顾料和柔软性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认识肤浅;卑恭屈膝;灌输知识
- B:行踪诡秘;宽宏大量;精神涣散
- C:病入膏盲;心忧意懒;言谈诙谐
- D:缄口不言;直接了当;革故鼎新
答 案:B
解 析:A项“卑恭屈膝”的正确写法是“卑躬屈膝”,C项“病入膏盲〞的正确写法是“病入膏肓”;D项“直接了当”的正确写法是“直截了当”。
主观题
1、把文中括号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案:推测王先生的意思,难道是喜爱别人的优点,以至于虽然只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连带重视他的故迹吗?也许想推广他的事迹,来勉励那些求学的人吧。
2、作者认为王義之书法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句)
答 案: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写作题
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2、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以“学与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 案: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一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简答题
1、文中括号中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案:(1)比喻(2)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忧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