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初级) → 2023年02月24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年02月24日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2023/02/2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月24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 A:必要式假设和充分式假设
  • B:条件式假设和差异式假设
  • C:规范式假设和条件式假设
  • D:差异式假设和必要式假设

答 案:B

解 析: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察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用条件式和差异式两种形式。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研究的目标,提出合适的研究假设。

2、维权意识培训小组属于(  )。

  • A:教育小组
  • B:成长小组
  • C:支持小组
  • D:治疗小组

答 案:A

解 析:维权意识培训小组属于教育小组。教育小组的宗旨在于,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的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本题考查的是小组工作类型中的教育小组,通过案例理解教育小组的含义。

3、儿童阶段社区工作者小王最近经常看见社区内有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晃来晃去,他上去询问,得知这个孩子因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他便将孩子带回社区的工作服务机构中,联系其父母将其送回家中。案例中社区工作者维护了这个孩子的(  )。

  • A:生存权
  • B:发展权
  • C:受保护权
  • D:参与权

答 案:C

解 析: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即依法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全体社会的特别爱沪,使其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影响的权利。本题考查的是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鉴别环竟安全爿否的能力,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可根据案例与相关法律规定来理解塞一权利。

4、某市正开展精神残障人士社区康复服务,选择处于“稳定期”的中度精神残障人士作为服务对象,并由专业精神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居家康复指导,组织社区康复活动。这种工作模式的特点是(  )。

  • A:强调用非正规照顾替代正规照顾
  • B:以社区康复完全取代机构康复为目标
  • C:政府不必继续承担提供资源和服务的责任
  • D: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照顾

答 案:D

解 析:
社区照顾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②强调社区责任;③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④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A项,由政府和福利机构提供的照顾被称为正规照顾(或正式照顾)。与之相对应的由家庭、亲朋、邻居和志愿者提供的照顾是非正规照顾。社区照顾十分重视动员这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非正规照顾系统,鼓励他们参与并提供帮助,建立有效的照顾网络,与正规的社会服务一起,支援和协助人们解决困难。因此不是用非正规照顾替代正规照顾。B项,社区照顾并不排斥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对象需要进入福利机构,因此,社区康复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机构康复。C项,社区照顾的发展是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下一种服务方式的改变,通过服务资源与权力的下放,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提供资源和服务的状况,强调政府、非营利机构、营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目的是更及时回应社区有需要人群的问题与需求,提高更有品质的服务。D项,社区照顾模式强调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照顾服务,建立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互爱关系,以抗衡个人主义和城市化带来的疏离和孤独。题中,由专业精神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居家康复指导,动员了社区的正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照顾。

5、婴幼儿阶段研究发现,4~7个月的婴儿就能识别大人的高兴、悲伤、生气和恐惧等面部表情。7个月以后,他们开始知道,像高兴、惊讶这些是“好”情绪,而悲伤、害怕是“坏”情绪。即便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轻微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也能识别。1周岁时,他们能出现骄傲、害羞和负罪感等情绪,(  )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 A:能看懂成人的表情和情绪
  • B:自我意识的发展
  • C:母婴依恋的形成
  • D:深度知觉的形成

答 案:C

解 析:1周岁左右时孩子可能出现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情绪社会化的标志。要理解婴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多选题

1、刘女士今年52岁,最近经常出现失眠、乏力、情绪不稳定等不良症状。刘女士是公司里的骨干,承担了主要的工作任务,由于工作劳累,她的体质以及心理都出现了衰老现象。她最近发现她的丈夫和别的女子有了一段新的感情,这让她痛苦不堪。请问题目中的刘女士面临了哪些问题( )。

  • A:家庭暴力
  • B:更年期综合征
  • C:早衰综合征
  • D:精神健康问题
  • E:婚外恋

答 案:BCE

解 析:此题暂无

2、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社会工作者应该考虑的要素有()。

  • A:紧扣小组目标
  • B:组员的特征和能力
  • C:经验分享环节
  • D:社会工作者的喜好
  • E: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

答 案:ABCE

3、明明比较调皮,与小伙伴经常打架。家长委托儿童社会工作者小张与明明进行了会谈,小张通过学校、老师,及家长侧面了解了明明的家庭背景和学业成绩后,仍未完全搞清楚明明的问题。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小张宜运用的方法是(  )。

  • A:会谈
  • B:自我陈述
  • C:观察
  • D:调查表
  • E:直接对答

答 案:ABCD

解 析:ABCD

4、学校社会工作者老李发现小伟经常与同学打架,总是受到老师批评,父母也认为小伟脾气不好,难以管束,老李注意到小伟不善言辞,尤其在和同学闹矛盾时,常常脸憋得通红,说不出一个字来,最后往往是小伟先动手打人,依据认知行为理论,老李应协助小伟(  )。

  • A:认识到打人是坏孩子才有的行为
  • B:认识到坏脾气是可以自我调控的
  • C:学习与他人有效语言沟通的技巧
  • D: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自我激励
  • E:发掘造成暴力行为的潜意识因素

答 案:ABCE

解 析:认知行为学派助人的一般过程首先是帮助受助人改变错误的认知,然后根据社会学习原理用正强化、负强化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受助人逐渐形成想要的行为,除去不想要的行为,并使受助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定他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②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进行自我对话;③探索受助人的错误思维方式和潜在感受或信念之间的关系;④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⑤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适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题中,老李应该协助小伟认识到打人是坏孩子才有的行为,坏脾气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学习与他人的有效语言沟通的技巧,发觉造成暴力行为的潜意识因素。

5、蔡是新进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安排老张作为小蔡的督导,在工作过程中老张很重视小蔡的建议和想法,当小蔡遇到问题时,老张总是耐心指导。年终,根据小蔡的表现,老张写了一份工作表现评估报告。两人还合作撰写了一篇专业论文,推广服务经验。老张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对( )的伦理责任。

  • A:同事
  • B:公众参与
  • C:服务机构
  • D:专业实践
  • E:社会工作专业

答 案:ACE

解 析:老张作为小蔡的督导和同事耐心指导和帮助小蔡,体现了对同事和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老张和小蔡合作撰写专业论文,推广服务经验,体现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