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四级》7月1日专为备考2023年四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食物的能量是指食品中的供能物质在人体代谢中消耗的能量。()
答 案:错
解 析:食物的能量是指食品中的供能物质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
2、比较声称指与消费者熟知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
答 案:错
解 析:暂无
3、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类和薯类。( )
答 案:对
4、高脂食品如炸土豆片、高糖和高油的风味小吃和点心,对3~6岁的儿童来说,可以根据其个人偏好不加以限制。()
答 案:错
解 析:对3~6岁的儿童来说,高脂食品也要限制,这个时期是形成膳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培养良好膳食习惯。
单选题
1、不是数据库的特点的是()。
- A:实现数据共享
- B: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 C:数据间相互关联
- D: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答 案:C
解 析:数据库的特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2、绿色、橙黄色蔬菜等较浅色蔬菜富含( )。
- A:碳水化合物
- B:胡萝卜素
- C:蛋白质
- D:纤维素
答 案:B
3、胶体和β-葡聚糖含量的增多对GI值的影响是()。
- A:使之升高
- B:使之降低
- C:先升高,后降低
- D:无变化
答 案:B
解 析:胶体和β葡聚糖是黏性纤维,含量升高后使GI值降低。
4、下列不是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的是( )。
- A:动物肝脏
- B:动物全血
- C:畜禽肉类
- D:奶和奶制品
答 案:D
多选题
1、在应用膳食平衡宝塔进行膳食结构评价时应注意()。
- A:奶制品和豆制品需要进行折算后才能相加
- B:每天必须严格遵守平衡膳食宝塔的数量和比例摄取食物
- C:只要能满足平衡膳食宝塔的总量就可以,不必考虑三餐分配问题
- D:食物的选择因人因地而异,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 E:只要经常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就可以
答 案:ADE
2、常用的评价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有()。
- A:相对蛋白质值
- B:蛋白质功效比值
- C:蛋白质净利用率
- D:蛋白质生物价
- E:净蛋白质比值
答 案:ABCDE
3、灭菌乳的质量检验项目包括()。
- A:硝酸盐
- B:蛋白质和脂肪
- C:酸度和杂质
- D:非脂乳固体
- E:微生物
答 案:ABCDE
4、食品营养分析主要包括()内容。
- A:感官分析和评价
- B:微生物检验
- C:营养成分分析
- D:食品添加剂分析
- E:重金属和污染物的分析
答 案:ABCD
简答题
1、怎样测量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
答 案:(1)头围测量①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或前方,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②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③软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
④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⑤读数时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胸围测量
①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②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
③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要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
④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⑤读数时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位。
2、现有一市售某种饼干的营养标签如表示。
请进行如下计算和评价:(1)能量密度计算和评价。(2)营养质量指数和评价。能量密度计算和评价。
答 案:食品标签数据如表1所示,按照成人男性正常值查找能量膳食推荐摄入量:能量数值是2400kcal。①计算能量密度: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能量推荐摄入量=466÷2400=0.19。②进行食物营养评价:饼干的能量是466g/100g,能量密度是0.19,提示对于成人来说,100g饼干就可提供全天近1/5的能量,故是高能量食物。
3、请简述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答 案:(1)发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①概念。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②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2)患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①概念。患病率(PrevalenceRate):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②计算公式。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