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2月17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
- A:注意的分散
- B:注意的动摇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起伏
答 案:C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
-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 D: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系
答 案:B
解 析: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的心理评估包括()。
- A:心理问题的评估
- B:心理疾病的评估
- C:咨询效果的评估
- D:心理问题和咨询效果的评估
答 案:D
4、关于应对方式问卷,错误的说法是( )。
- A: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B: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 C: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 D: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答 案:B
解 析:应对方式量表的应用价值很多,但是量表只能起到反应情况的作用,不可能会通过做测验直接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5、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指出、说明甚至教导来访者其梦境、自由联想、阻抗以及治疗关系背后的行为含义,其使用的技术是()。
- A:自由联想
- B:解释
- C:对阻抗的分析
- D:释梦
答 案:B
6、“随大流”是一种()现象。
- A:服从
- B:从众
- C:参照
- D:模仿
答 案:B
解 析: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凡事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
7、男性,42岁,不久前刚妻子离婚,生活、工作均受影响,遂来咨询。在咨询开始时间:“我想问一下,您现在结婚了吗?我觉得结过婚的人才能理解我的感受。下面表达合适的是()
- A: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是如果您愿意,我很愿意和您分享您的故事
- B:虽然我没结婚,但我曾经咨询过很多关于婚姻方面的案例‘
- C:虽然我没结婚,但是我会竭尽全力帮助您的
- D:我的资料你不是看过了,既然知道我没结婚,干嘛还来找我
答 案:A
8、心理咨询师使用内容反应技术的目的主要是( )。
- A:加强理解、促进沟通
- B: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
- C: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及所经历的事件
- D: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其探索
答 案:A
解 析:内容反应技术,也称为“释义 ”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4、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不同的防御机制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对现实的否认
- B:对现实的扭曲
- C:在潜意识中运作
- D:在前意识中运作
答 案:ABC
5、关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特征是()。
- A:目的和态度上的非功利性
- B:要求上的普遍性
- C:人性上的本善性和社会性
- D:实践上的人人可为性
答 案:ABD
解 析:作为职业道德范畴,奉献具有以下三点特征:①非功利性。从目的上看职业活动不以追求功利为唯一目标。从态度上看,从业人员付出的劳动是积极而努力的,总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好,成就一番事业。②普遍性。奉献是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并非指某些特定的群体,或某些特定的人物。③可为性。对从业人员来说,奉献不仅人人应当去做,而且人人可以做到。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的存在,也就是他人的存在方式包括()A.现实的存在B.想象的存在C.隐含的存在D.虚拟的存在
6、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常用技术包括*()
-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 B:阳性强化
- C: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 D:社会学习
答 案:AC
解 析: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是求助者[分值:0.5]
7、柯萨可夫综合征的症状包括:
- A:记忆减退
- B:虚构
- C:定向力障碍
- D:错构
答 案:ABCD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