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7月26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 A:慎独、克己、复礼
- B:正义、公道、忠恕
- C:无私、仁爱、奉献
- D:忠诚、审慎、勤勉
答 案:D
2、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150名14~16岁的男孩进行平均身高的检测,抽取1/3作为样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样本量为50
- B:K=150/50=3,可分50段,每段3人,取1人
- C:每段均从高到矮排列,取最高者
- D:将150名男孩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一人做第K个人,再依次抽取第K+3人构成样本
答 案:C
解 析: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如果发现排列有某种内部循环规律存在,就不能如此进行了。因此,C项是错误的。如果按照C项进行抽样,会使结果偏高。
3、下列关于职业技能层次性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践中总是要求从业人员先学基础理论知识,后掌握技能
- B:每一项技能操作总会有第一、第二的步骤和程序性要求
- C:只有按照层次性的要求去做,才能真正掌握出色技能
- D:同一职业领域因工种的级别要求和技术含量不同而存在差异
答 案:B
4、记忆过程有
- A:5个基本环节
- B:4个基本环节
- C:3个基本环节
- D:2个基本环节
答 案:C
5、个人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
- A:亲合动机
- B:权力动机
- C:亲社会动机
- D:侵犯动机
答 案:B
6、职业道德是( )。
- A: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
- B:企业上司的指导性要求
- C: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
- D:职业纪律方面的最低要求
答 案:A
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故选A。
7、在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 )。
-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 B:家庭作业
- C: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 D:行为技术
答 案:A
解 析:修通阶段的主要技术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苏格拉底辩论术,即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
8、通过视崖实验证明,有深度知觉的婴儿是()
- A:5个月
- B:6个月
- C:7个月
- D:8个月
答 案:B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合作”的特征包括()
- A:单边性
- B:社会性
- C:互利性
- D:平等性
答 案:BCD
解 析:合作是企业文化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职业合作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社会性、互利性和平等性。
5、以下属于双重关系的包括()。
- A:咨询师给朋友进行心理咨询
- B:先是咨询关系,继而成为商业伙伴
- C:咨询师给其朋友的恋人进行心理咨询
- D:同行转介的来访者
答 案:ABC
6、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包括( )。
- A:首先丧失对高频音的听觉
- B:首先丧失对低频音的听觉
- C:逐渐从高频向低频方向发展
- D:逐渐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答 案:AC
解 析: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特点: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知觉。
7、关于“奉献”,正确的认识是()
- A:奉献是自愿行为,当权者无权要求员工奉献
- B:他人是否奉献不是决定“我”是否奉献的依据
- C:在假冒坑蒙现象普遍存在的条件下,不宜提倡奉献
- D:努力奉献的人获得了比他人更多的锻炼成长机会
答 案:BD
解 析:奉献是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会。奉献是个人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