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3月27日专为备考2023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杂乱多变的想法重复地涌现在脑内,这种症状可能是()。
- A:破裂性思维
- B:思维松弛
- C:强制性思维
- D:超价观念
答 案:C
解 析:A项,破裂性思维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B项,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C项,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D项,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2、利用ABC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所运用的技术属于()。
- A:解释技术
- B:内容反应技术
- C:情感反应技术
- D:认知反应技术
答 案:D
解 析:利用ABC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实际上是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不合理观念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通过对患者的反馈,识别非理性思想。从而对非理性观念提出疑问,指出不合理所在,并示范对已有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的分析解释,属于认知反应技术。
3、“扭曲的体像”症状可能出现于()。
- A:抑郁神经症
- B:神经性贪食
- C:神经性厌食
- D:疑病神经症
答 案:C
解 析:神经性厌食症是指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为特征的症状。很多患者存在异常的精神病理性的体像扭曲,即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4、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叫()。
- A:树突
- B:轴突
- C:细胞体
- D:突触
答 案:D
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 B:分心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
答 案:D
6、CRT适用的年龄范围是()的受测者。
- A:9~65岁
- B:儿童
- C:5~75岁
- D:成人
答 案:C
解 析: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CRT适用于5~75岁被试,包括幼儿、儿童、成年、老人,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
7、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
- A:没有身体疾病
- B:没有身心疾病
- C: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 D: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答 案:C
8、新行为主义学派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的()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
- A:操作能力
- B:意志能力
- C:模仿能力
- D:认知能力
答 案:D
解 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生物性的内驱力,也不是单纯取决于客观环境条件,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认知过程,也积极地参与着行为模式的形成,它甚至也参与着人格的形成和保持。
多选题
1、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意义在于( )。
- A:它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B:它是培养员工习惯性反应能力的需要
- C:它是维护技术先进性的有效手段,
- D: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答 案:AD
解 析:操作规程是经过科学设计和实践检验必须遵守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它集中了 许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是长斯从业活动和从业实践的精华,是必须坚持的工作步骤和技 术要领。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否则就会影响生产质量,甚 至造成废品’严重者会危及财产和生命安全。
2、若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社会性因素引起,则应该重点查询求助者的( )。
- A:压力应对方式
- B:生活事件
- C:社会支持系统
- D:个性特点
答 案:BC
解 析:当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应当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
3、对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有价值的方式是( )。
- A:推己及人
- B:慎独
- C:随遇而安,淡泊无为
- D: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答 案:ABD
解 析: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所谓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 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积善成德的意思是,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 种高尚的品德。
4、黄某前精神症状包括()。
- A:错觉
- B:思维奔逸
- C:幻觉
- D:关系妄想
答 案:BCD
5、样本团体的平均能力水平()。
- A:低者,信度值相对较低
- B:低者,信度值相对较高
- C:高者,信度值相对较低
- D:高者,信度值相对较高
答 案:AD
6、归因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社会视角
- B:时间因素
- C:自尊水平
- D:空间位置
答 案:ABD
解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归因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归因的因素共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进行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所以,对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选项C的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与归因没有关系。
7、在MMPI测试中,A因子得分高的受测者可能是()。
- A:部分正常人
- B:重性精神病人
- C:神经病患者
- D:病态人格患者
答 案:ABD
解 析: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