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10月12日专为备考2023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对象不同。
答 案:错
解 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二者的区别体现在:(1)革命领导权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3)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4)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 案:错
解 析:(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开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
- A: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 B: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答 案:C
解 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有:①大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基本总结。②大会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大重要决策:A.科学地概括和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确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C.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 案:D
解 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多选题
1、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观题
1、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试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 案: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各阶级、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曾经走上政治舞台,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但是都失败了。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调节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并说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 案:(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一方面要求在一切工作或斗争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即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执行,并在讨论、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渐完善。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按照唯物史观,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和比较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领路人。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能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党或政权,就拥有了坚定的思想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谁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具有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正确的领导。③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