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10月1日专为备考2023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
答 案:错
解 析:运用了押韵,押ao音
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李白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答 案:错
解 析: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单选题
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 B:其文约,其辞微(含蓄、深奥)
- C:童微伺其睡(躲、藏)
- D:康熙微服私访(不显露)
答 案:C
解 析:偷偷、悄悄
2、下列各句中,加【】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 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答 案:D
解 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A巧夺天工:人工的胜过了天然的。B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C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宜用“信口雌黄”。D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所以选D。
多选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三项是()
-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而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
-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 F:本文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答 案:ADF
2、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B: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 案:CD
解 析: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A项,“繁双鬓”,改为“繁霜鬓”。B项,“其黄而殒”改为“其黄而陨”。故选CD。
主观题
1、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答 案: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的,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1)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燧木取火:()
(2)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
泯灭:()
答 案:(1)燧木取火: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2)泯灭:灭绝,消失。
填空题
1、(),车错毂兮短兵接。
答 案:操吴戈兮被犀甲
2、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 ________。
答 案:【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