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8月21日专为备考2023年公安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居民身份证及其他人口证件的签发和验证工作属于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内容。
答 案:对
2、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执法行为之前依法进行的监督,如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的纠正违法通知书。( )
答 案:错
解 析:此题是考查对事前监督的概念的理解程度,本题前部分对事前监督概念的表述是正确的,但后部分举例则是事中监督。对此考生要仔细审题,切忌认为这类判断题就是考查概念的。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 案:对
解 析:强调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中的,说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有强调这种移入人头脑的东西还要经过改造,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故此观点是辩证的。故本题表述正确。
4、按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要求,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范”,其中“五规范”的内容是指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条例、规范编制管理、规范警务模式、规范行为举止。( )
答 案:错
解 析: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要求,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范”,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规定,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应当予以辞退。()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3条第5项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6、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其具体应用就是坚持稳、准、狠。()
答 案:对
解 析: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之一。要认真贯彻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具体应用就是要坚持“稳”“准”“狠”。
7、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8、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答 案:错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是向公安机关提出,故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提起行政诉讼事由的是( )。
- A:对行政处分不服的
- B: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 C:认为公安机关发布的决定、命令违法的
- D: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的
答 案:B
解 析:A、D两选项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C选项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特征,行政诉讼的内容是解决行政争议,即解决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出现纠纷,管理相对人因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引起的争议。选项B为本题正确答案。
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造成公民死亡的,对其生前扶养的未成年人以外的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止。
- A:60周岁时
- B:70周岁时
- C:80周岁时
- D:死亡时
答 案:D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3、如果钱某发现情况不妙,转身逃跑,吴某持刀追杀钱某。钱某路遇吴某6岁的女儿,遂上前掐住其脖子,要吴某住手。吴某不听警告,继续追上来,钱某于是将吴某的女儿掐死后逃走。这时钱某的行为性质是()。
- A:紧急避险
- B:正当防卫
- C:防卫过当
- D:故意杀人
答 案:D
解 析:本题中钱某掐吴某的女儿,显然跟防卫无关。所以可以直接排除B项、C项。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钱某掐吴某女儿,并非出于“不得已”,故也不属于紧急避险,排除A项。
4、辅警必须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下开展警务辅助工作。
- A:指挥和监督
- B:支持和配合
- C:指导和支持
- D:管制和教育
答 案:A
解 析:《广东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2016年)第五条规定,“辅警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必须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开展警务辅助工作。辅警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相关法律后果由其所属公安机关承担”。故本题选A。
5、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
- A:公民基本道德意识
- B: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
- D:治安防范意识
答 案:D
解 析: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治安防范意识。
6、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审查批准,属于()。
- A:事前监督
- B:事后监督
- C:事中监督
- D:内部监督
答 案:A
解 析: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执法行为之前依法进行的监督,如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方案的事前审核;再如本题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审查批准等。
7、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 B: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
- C:坚持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 D: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答 案:A
解 析: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党委领导下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8、对于各种自救与救人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
- B:遇有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时,应向侧风或侧上风方向转移
- C:遇有溺水者,下水救人时,应该从背后接近溺水者
- D:登山发生迷路时,应退回原路,重新观察再出发
答 案:A
多选题
1、 公安机关的治安监督检查权的重要作用有( )。
- A:通过治安监督检查,发现违章违法行为,提出整改意见
- B:发现治安隐患,要求监督对象限期整顿改正,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
- C:增强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的自治、自防、自卫的能力
- D:创造安全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答 案:BCD
解 析:公安机关通过治安监督检查,发现违章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置或制裁,而不是提出整改意见,故A项错误。
2、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包括()。
- A:岗位专业能力
- B:分析综合能力
- C:群众工作能力
- D:表达能力
- E:应变决断能力
答 案:ABCDE
解 析: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包括:(1)岗位专业能力;(2)分析综合能力;(3)应变决断能力;(4)群众工作能力;(5)表达能力。
3、 警察的基本职能包括( )。
- A:政治镇压职能
- B:经济管理职能
- C:文化管理职能
- D:社会管理职能
答 案:AD
解 析:警察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即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属于民主职能的组成部分。
4、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途径实现。
- A:对公安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
- B: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提出的申诉和意见
- C: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D: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教材的论述,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实现,简单概括有: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二是预算决算;三是改变撤销;四是听取报告;五是提出议案;六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社会监督申诉。据此,对照ABCD项,均符合题意。
5、以下刑罚中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有()。
- A:拘役
- B:管制
- C:剥夺政治权利
- D:驱逐出境
答 案:ABCD
解 析:依照《刑法》和《刑事 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依照人民法院的判决,负责以下刑罚的执行:(1)短期有期徒刑执行; (2)暂予监外执行;(3)缓刑执行;(4)假释执行; (5)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执行;(6)驱逐出境执行。
6、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 A:促进经济发展
- B:增加就业
- C:穏定物价
-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 案:ABCD
7、老李在参加培训前也曾做了大量的社区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内容如下),老李所宣传的具体内容恰当的有()。
- A:重点防范是指对发生治安侵害后危害大、影响大的重点部位,要严密防范措施
- B:专业防范的社会有关机构通过专门手段进行的防范
- C:防范的内容有:防盗窃、防诈骗、防毒品、防火灾、防治安灾害事故等
- D:根据防范所凭借的力量与媒介不同,可分为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范
答 案:BC
解 析:A项重点防范的定义偏颇片面,重点防范不仅仅包括治安侵害发生后的情况,还包括在治安侵害还没有发生时就要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而重点防范;D项防范的分类有误,“意识防范”属于“人防”的范畴,不应当并列。B项、C项正确,应当入选。
8、督察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
- A:《人民警察法》
- B:《行政复议法》
- C:《行政诉讼法》
- D:《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答 案:AD
解 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完善公安机关监督机制,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据此,A项选正确。督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法律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主观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应当怎么处理?
答 案: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
2、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贯彻方针是什么?
答 案: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什么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 案:履行职责。
4、对人民警察采取禁闭措施的期限为多长时间?
答 案:1天至7 天。
5、人民警察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的,怎样处罚?
答 案: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答 案:一、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处于其它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二、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三、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