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8月16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答 案:对
2、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 案:对
3、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答 案:错
单选题
1、报纸是一种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它主要刊载新闻和()。
- A:文艺作品?
- B:理论文章
- C:消息通讯
- D:时事评论
答 案:D
2、网络电视又称(),它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
- A:CATV
- B:IPTV
- C:HDTV
- D:DTV
答 案:B
解 析: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netProtocolTV),它基于宽带高速IP网,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A项是广电有线电视网络;C项是高清晰度电视;D项是数字电视。
3、中央电视台初名为()。
- A:延安电视台
- B:新华电视台
- C:人民电视台
- D:北京电视台
答 案:D
解 析:中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为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译名为ChinaCentralTelevision,缩写为CCTV。
多选题
1、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服务奋斗目标
- B:捍卫国家利益
- C:坚持开放包容
- D:务求客观平实
答 案:ABCD
解 析: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性和政治性都很强,要把握以下六点:①服务奋斗目标;②捍卫国家利益;③坚持开放包容;④务求客观平实;⑤做到精准传播;⑥讲求外宣实效。
2、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 B:“走转改”需要记者不断抓活鱼,捕捉基层的新鲜新闻素材
- C:“走转改”要求记者从内心深处转变态度,不能再高高在上
-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答 案:AD
3、根据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享有()。
- A:言论自由权
- B:出版权
- C:选举权
- D:被选举权
答 案:CD
解 析: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主观题
1、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答 案:确定选题组织稿源;选择符合节目要求的稿件并进行修改、制作标题,确定播出形式;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搜集反馈,改进栏目编排;为下一次编辑作准备
2、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主体。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党和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党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舆论监督者。
(2)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只是扮演社会舆论的传达者或表达者角色,而非监督者的角色。或者更形象地说,新闻工作者只是扮演其间的一个具体执行人角色,是党和人民群众实施舆论监督的代言人。
(3)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矛盾的。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心和支点。
(2)新闻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貌的反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貌,准确描述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正面导向作用。
(3)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党领导的伟大斗争助力开路、凝心聚力,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真实反映社会主流,汇聚向上力量。
(4)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二者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没有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批判,正面宣传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②舆论监督的作用与正面宣传的作用总体上是一致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逃避问题更成问题。迎着问题上,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关键是把握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组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报道要事实准确、科学理性,着眼于建设性。
(5)以正面宣传为主不等于不需要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不是任意行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论述题
1、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2、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3、《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