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7月1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答 案:对
2、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答 案:对
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答 案:对
单选题
1、决定新闻事业性质和体制的因素是()。
- A:媒介形态
- B:文化水平
- C:技术手段
- D:社会经济形态
答 案:D
解 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通过各种新闻手段传播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地作用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
- A: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 C: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
- D: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答 案:B
解 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得以贯彻和实现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①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3、报纸引起读者阅读的稳定兴趣的特性被称为()。
- A:可读性
- B:可信度
- C:定读性
- D:穿透力
答 案:C
多选题
1、()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可分为。
- A:新闻节目
- B:文艺节目
- C:综合节目
- D:专题节目
- E:滚动节目
答 案:AB
2、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
- A:新闻配乐语言
- B:新闻播音语言
- C:新闻报道语言
- D:实况语言
答 案:BCD
解 析: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包括:①新闻播音语言;②新闻报道语言;③实况语言。
3、直接影响媒介定位的环境性因素主要有()。
- A:生产者
- B:受众
- C:广告客户
- D:竞争者
答 案:BCD
主观题
1、论述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答 案: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三,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第四,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第五,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
2、什么是本质真实?
答 案: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3、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
答 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无冕之王”概述
“无冕之王”的说法最初出自英国报人托马斯?巴恩斯担任《泰晤士报》主编的时期。当时该报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大大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新闻从业者就像是“第四等级”“第四种力量”,具有极大的独立性、极强的话语权,可以批评政府、强势集团而不受到制约;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王”,却具有“王”的自由与权威。“无冕之王”的说法不胫而走,成为新闻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特指某一时期西方社会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别称。
(2)“无冕之王”言过其实
从强调记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基于彰显记者的新闻理想的诉求,称呼记者为“无冕之王”是正确的。记者的使命是揭露真相,保证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准确,保证公正的知情权利。一个好记者,能不避艰险、不畏权贵、不贪图金钱,用他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那么这便不愧之为无冕之王。但从新闻法规的角度看,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所谓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其实有些言过其实,而且过于推崇这一说法,容易让记者疏于自律。当有些记者与自己的事业、金钱挂钩以后,很容易产生一些假新闻和二手资源,急功近利的现象不断出现,忽略了新闻真实与及时的品质,于是出现了偷拍、胡编乱造甚至假公济私、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等所有这些违背了作为记者的宗旨和良知,是所有坚持正义的记者所不齿的行为,这就有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号。
(3)如何成为“无冕之王”
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挚爱,对正义呼唤、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种心理体验。就是执一支笔,站在心灵与社会之间,重复着夸父逐日的激情。有了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就会对党的新闻事业忠贞不渝、一往无前;对新闻工作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对邪恶势力充满仇恨,扶正祛邪;对真善美的东西无比热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视作高于一切,乃至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地为真理和正义勇于献身。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听党指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使自己职权的同时,还要懂法依法,严格遵循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基本义务。
论述题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
2、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答 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试论述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新闻工作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你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建议。
答 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以高速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信息处理技术,通常称为数字化技术。(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新闻工作的影响①为人类提供了世界规模的信息和服务资源。互联网比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更加快捷、更加经济、更加直观,更有效地把各种思想、信息、作品传播开来,使传播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媒体实现了“人人皆传者、人人皆受者”的传播模式,网友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还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得到强化。自媒体的出现,又将网络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改变,每个人不仅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评论,还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实现了普通大众在媒体上发声的可能。
②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范围更广,具体表现在信息传播的广泛和信息接受的广泛。互联网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范围狭小的限制,这在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弱势媒体与强势媒体的竞争上是有优势的。这实现了个人网站在一夜之间得到世界网民关注的可能。在它带来信息量剧增,与促进人类智慧开发的同时,也导致信息芜杂、零碎、分散、表面化,造成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2)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建议
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以负责的态度,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判断,努力做到真实、全面、深刻、精彩地反映实际、引导舆论,具体如下:
①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发展
在我国这两年许多电视台都开始注重借助网络技术增强自身媒体的影响力。例如,中央电视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特别节目就与手机微信平台联合,让受众用手机通过“摇一摇”就可以实时参与评论。传统电视台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大有可为,目前,新媒体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出现了传统媒体人才流向新媒体的情况,但是在总量上我国传统电视台还是聚集了电视行业的大多数人才,电视台还是现在电视新闻主要的内容制作单位。采访队伍、硬件设备上传统电视台还是具备绝对的优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电视台不应该恐惧逃避,反而应该借助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发挥自身人才和节目内容上的优势,拓展自身领域和传播方式,仓彳造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传播媒体。
②确立精准评论的权威性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深度评论领域的优势,利用评论的深度与精度以及通过高水平的评论员,确立媒体权威性,吸引更多的观众。新媒体一大优势是互动性强,任何人都可以评论留言,同时也出现了短板一一评论缺乏权威性。传统电视媒体,应该借助自己人才上的优势,加强深度评论。中央电视台的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由主持人和“新闻观察员”对当天或近期的重大新闻事件、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分析和评论。透过新闻事件错综复杂的表象,揭示事件的缘由、背景和意义。通过有角度的解读,有深度的分析,有锐度的评论,在观众中树立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仅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也赢得了众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③做好新闻直播节目增强竞争力
新闻直播节目一直是电视新闻媒体实力的体现,也是赢得受众忠诚度、树立媒体权威性的重要节目形态。网络新闻的优势是技术上更容易实现直播,但是对于大型直播报道,传统电视台有着人才、设备和实践的优势。类似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样的直播需要经验丰富的记者、先进的直播车等技术装备,还要整体节目把控的核心带队者,这些对于目前我国的新媒体来说都是不能同时具备的,所以传统电视媒体要继续做好大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成为内容提供者。同时,还可以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借助网络技术把自己的直播节目品牌传播得更广。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接收新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虽然网络新闻冲击了电视新闻,但这同时也促进了电视新闻的成长和改革,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地舍弃不足、落后的地方,使电视新闻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