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 2023年06月20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年06月20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06/2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6月20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答 案:错

2、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新闻纠错、打假机构,专人负责,使之常规化、正规化。

答 案:对

3、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答 案:对

单选题

1、按内容性质分类,广播电视节目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

  • A:谈话性节目
  • B:文艺性节目
  • C:广告性节目
  • D:知识性节目

答 案:B

解 析: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包括:①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②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③按播出方式可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④按播出时间可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⑤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可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2、()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 A:维亚康姆
  • B:时代华纳
  • C:贝塔斯曼
  • D:新闻集团

答 案:B

解 析:时代华纳(TimeWarnerInc,2000年到2003年称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是美国一家跨国媒体企业,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拥有3000万美国用户和16个国家的600万国际用户),为美国75%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3、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环节包括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

  • A:获取线索、构思、组织、加工
  • B:栏目定位、组织、加工
  • C:构思、组织、加工、制作
  • D:构思、组织、制作、播出

答 案:D

多选题

1、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赞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 B:大学生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 C:甲公司已经丧失著作权人主体资格
  •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答 案:AD

2、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

  •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 C:全部使用
  • 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

答 案:AB

3、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是()。

  • A: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 B:立足于基本国情,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 C: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 D: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答 案:ABCD

解 析:“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新闻工作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主观题

1、“人咬狗才是新闻”是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概括。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是以构成新闻的特色素质的总和。一般说来,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①新鲜性;②重要性;③接近性;④显著性;⑤趣味性。
(2)“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强调反常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只满足了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新鲜性,忽视了新闻价值是多种要素的综合。因此,这一说法可能诱使新闻工作者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对新闻工作有消极的影响。

2、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案: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

答 案: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论述题

1、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2、在新形势下如何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答 案:新媒体作为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舆论引导艺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
①媒体泛社会化导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权力弱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供选择、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新媒介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格局,主流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信息的发布权向草根阶层转移。从主流声音一统天下到草根阶层众声喧哗,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力被弱化,通过掌握有限的媒介资源控制舆论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②新媒体改变了舆论生成演化的路径,网络舆论场充满了变数和不可控性。新媒体成为舆论生成和发酵的重要场所,并深刻地改变了舆论生成和演化的路径。在新媒体语境中,信息和意见的复杂程度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一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于舆论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间引爆,从而演绎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例如,2012年受到公众关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长事件、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等均源自网络,并在网络空间瞬间发酵。另外,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深刻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极大挑战。
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2)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变传统的舆论引导思维。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已不再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主流媒体必须转变惯性思维,摒弃“唯我独尊”的固化思想,适时调整对热点事件尤其是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姿态,积极主动介入,动态、客观、全面地发布事件信息。
②正确认识网络舆论自身的特性。互联网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发端于网络上的舆论有着区别于传统舆论的特性,如意见主体自由而分散,传播渠道多元共生,网络内容散乱复杂等。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要认识到这些特性,并加以引导。
③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网上舆论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不少也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搜集、报送、分析判断机制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工作,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强化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④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重大新闻事件、突发事件面前要做到报道全面、及时、准确、公正,以此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主流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影响事件处理的效果。
⑤利用深度报道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新媒体出现后,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屡禁不止。主流媒体利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些谣言进行深度调查,还原事实原貌,不仅可以止住谣言,而且可以强化权威性,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3、《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