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综合知识》5月21日专为备考2023年综合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答 案:对
2、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
答 案:对
3、“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
答 案:错
单选题
1、下列行为中,不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的是()。
- A:将法学著作编成教学参考软件发行
- B: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上引用已发表的作品
- C:报纸刊登其他报社采写但尚未登出的时事新闻
- D:电视台播放其他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
答 案:B
解 析:《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A项,将法学著作编成教学参考软件应向法学著作的著作权人取得改编权的授权许可,发行参考软件应取得软件出版权的授权许可。C项,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均针对已发表的作品,未登出的时事新闻属于还未发表。D项,《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电视台播放他人的视听作品、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视听作品著作权人或者录像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2、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称为()。
- A:信息网络传播权
- B:广播权
- C:许可权
- D:放映权
答 案:A
解 析: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B项,广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项规定的权利。C项,许可权是专利法名词,指专利权人享有的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D项,放映权是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的权利。
3、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和()的辩证统一。
- A:人的全面发展
- B:经济发展
- C:精神发展
- D:物质和精神发展
答 案:A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迪全直发显的辩证统一。它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也高度重视人的发展,指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取向,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多选题
1、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全面加强()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 A:思想作风
- B:学风
- C:工作作风
- D: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
答 案:ABCD
解 析: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严治党的要求: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上,要求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2、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包括()。
- A:公私分明
- B:劳资两利
- C:城乡互助
- D:内外交流
答 案:BCD
解 析: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是指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四对关系,八个方面。
3、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下列选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正确的是()。
- A:应当在中国语境下发展马克思主义
- B:马克思主义应当符合中国国情
- C: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马克思主义
-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答 案:ABD
解 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包括: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C项错误,中国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主观题
1、EFP电子现场制作
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2、下面是两则新闻导语,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导语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导语1:本报讯:“无论何时何地,心灵总会超越身体的限制,让我们一起自由飞翔……”今天晚上,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的残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我们一同飞翔”的温情主题被唱响。本届残奥帆赛圆满收帆。导语2:本报讯: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查明,部分批次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蛋白含量人为加人的。目前,已经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卫生部正在全力以赴地排查食用婴幼儿奶粉的患病儿童,免费救治患儿。
答 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导语1是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的规定是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导语1开始引用歌曲,描述了残奥帆赛结束的场景,因此属于延缓式导语。(2)导语2是直接式导语。
3、分析某市“地铁咸猪手事件”报道中的记者行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铁里,一男子佯装睡觉,两度拨弄一年轻女孩裸露的大腿,这一场景被坐在对面的两个男生拍摄记录。当天,这段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数日内,仅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点播次数就已超过179万次。4天后,当地电视台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布信息,希望受害人与其联系,将“咸猪手”男子绳之以法。以记者几十万粉丝的号召力,此事开始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当晚,视频中受害女子联系了记者,回忆了当日情形,记者随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将受害女子的回忆详情整理并发布在了个人微信号中。期间,记者曾去过该男子单位,同时拒绝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来,该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单位宣布他被“双开”。
答 案:(1)先于所在媒体发布信息,违反聘用约定。(2)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并未完全征得当事人同意。(3)记者无权擅自前往男子所在单位进行调査。(4)但是,记者的保护弱势群体的行为应予以赞扬,但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论述题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
2、《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 案: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群众路线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三贴近”原则的学习和走转改活动落实:
①“三贴近”原则
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b.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
c.贴近群众,就是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使宣传报道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走转改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落实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
(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话。坚持三贴近,坚持群众路线,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③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近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