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 2023年05月10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年05月10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05/1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5月10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答 案:错

2、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

答 案:错

3、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答 案:对

单选题

1、当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各级机关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増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

  • A:领导权
  • B:主动权
  • C:权威性
  • D:主导性

答 案:B

解 析:当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各级机关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党的新闻理论的一大创新和突破。

2、所谓“景别”,是指()。

  • A:被摄物体在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 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 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答 案:A

解 析:景别是反映被摄物在画面中大小的重要标志,是指被摄物体在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景别的大小通常由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来决定。常用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3、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

  • A:谈话性节目
  • B:文艺性节目
  • C:杂志型节目
  • D:知识性节目

答 案:C

解 析: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包括:①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②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③按播出方式可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④按播出时间可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⑤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可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多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

  • A:性别歧视
  • B:身份歧视
  • C:地区歧视
  • D:民族歧视
  • E:容貌歧视

答 案:ABCD

2、过去,记者们到某足球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场地采访从不需出示记者证。俱乐部新领导A上任后,俱乐部要求记者采访必须主动出示记者证,否则不允许入场采访,并在其网站上刊登出公告。一月后俱乐部主办的一重要赛事开赛,有少数没有随身携带记者证的记者或没有记者证的实习记者被阻挡在比赛场地外。某知名足球报记者B因此在该报刊发布言辞激烈的文章《A俱乐部凭什么“封杀”记者》批评俱乐部,称其一定是有什么猫腻见不得人,所以才不允许记者去采访;俱乐部不让记者入场采访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并讽刺俱乐部“飞扬跋扈”,辱骂A是个具有“臭衙门作风”的“跳梁小丑”。俱乐部和A起诉记者B侵犯了名誉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俱乐部以查看记者证为借口,实际上是阻止记者的顺利采访,是变相“封杀”记者
  •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 C:记者B的评论文章是正当的舆论监督,没有侵权
  •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答 案:BD

3、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传媒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 B: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 C:新闻媒体过于强调经济指标
  • D: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广播的产波符号?

答 案:语言、音乐音响。

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新闻舆论监督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新闻工作者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要学会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从大局出发,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舆论监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利于帮助有关方面改进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能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或图一时之快,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添乱。
(2)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选准批评对象。舆论监督,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干部而不是一般群众;是政治问题、政策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而不是一般问
题。舆论监督应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

3、简答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答 案:(1)广播的传播特点主要有: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2)电视传播的特点主要有:①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②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③时效性强。④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

论述题

1、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2、如何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答 案: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1)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
②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
③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
④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为群众解疑释惑,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观念,并且“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3)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必须坚持高格调、高品位,去发掘和发布真正合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活生动的真新闻,以权威、深刻彰显其影响力,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进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

3、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

答 案: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闻舆论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压制谣言与错误观点传播,赢得话语主动权。度是关键,要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地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舆论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注重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抓住时
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就可以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抓住时,就是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①注重时效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②选择时机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既要突出实效,也要选准适当的报道时机。在评估国际舆论态势与国内舆论走向,把握社会预期和社会心态,在事件发展与处置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顺势而为、借力发力、重锤定音,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③把握时势
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时势。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单纯是新闻价值来取舍。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有些新闻就要暂时放一放,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发为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掌握度
我们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报道新闻事实时,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①把握分寸实事求是
权威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个别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个别;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说成普遍问题,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为制度问题,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
②把握力度轻重适宜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③把握节奏动态调整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3)注重效
注重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
①要学会读心术
舆论引导时,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心态,要学会读心术,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类处理,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解惑的解惑,该纠偏的纠偏。
②要注重分众传播
新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要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习惯入手,进行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效驾驭算法,创新传播策略和路径,提升分众化信息传播、信息抵达与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以此全面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效果。
③要转换话语体系
舆论引导最忌讳讲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重复喊空洞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背景、细节、故事既是公众想听的内容,也是传递主流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情感、情怀,既能与公众产生共鸣,也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时度效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求我们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时度效的原则。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全面地观察总体舆情,善于动态地分析舆论现象,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善于系统地发现舆论,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舆论漩涡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本质主流或趋势,盯准舆情重点,策划引导议题,整合舆论资源,统筹传播渠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导好舆论。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